教学名师-杭晓明

作者:徐丹 时间:2022-09-13 点击数:

杭晓明,三级教授,教育部首批“课程思政”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负责人,校级教学名师,并连续2届获校本科课程教学名师称号。2005年,在完成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后,她主动放弃国外高薪工作,怀揣爱国热情返回祖国。从教十七载,她用心执教、以研促教,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和“思政育人”新模式,努力践行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担当。

寓德于教,做思政育人的践行者

从教以来,她始终将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“三位一体”的思政育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。作为骨干教师,她先后开设了4门本科生课程、4门研究生课程和1门全英授课留学生课程,年均授课超300学时。她认为专业课教学,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,更要引导青年学生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科学观、价值观和职业观,培养创新精神,厚植家国情怀。多年来,她带领团队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办学定位,遵循教育规律,应用需求导向教育理念,多措并举开展“课程思政”教学实践。构建生物大类“课程思政”案例库,站稳守好课堂“思政教育”主阵地,保证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和相互促进。

2021年5月,她获得教育部首批“课程思政”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,教学团队获评“课程思政”国家级教学团队,所授课程《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》被评为国家级99门研究生“课程思政”示范课程之一。她积极总结和推广在“思政育人”方面的实践经验,形成了课程思政-学术引领-朋辈教育“圈层式”五级联动的思政育人新模式,获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。

以研促教,做教学改革的探索者

她讲授的课程多为专业的核心基础课,课程体系庞大、概念抽象复杂、知识更新快速。为了教好这些艰深的“送命课”,她在备课时以学生角度进行换位思考,独立制作和开发课件。为了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,她浏览了上百个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网站,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小时,一度腰椎膨出,患上严重的肩周炎。

她课堂教学重点突出、层次分明,语言凝练、风趣幽默,深受学生喜爱,教学质量考核连年优秀,学生满意度高达92%以上。她将研讨式、案例式、任务式和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,通过“雨课堂”实时教学工具,始终保持“教”与“学”的互动,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。她通过引入网络精品课、构建基于校园网的BB系统和海贝云课堂资源、使用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+教学手段,开展混合式教学,合理适度提供课前预习、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资料,有效帮助基础各异的学生实现碎片化、自主化和拓展性学习,实现课程的扩容增效,提升教学效率。新冠疫情期间,她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方法和技巧,并将自己掌握的内容分享给身边教师,三年间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讲座5次。

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,从教以来,主持辽宁省本科教改3项、研究生教改1项、研究生校际联合培养项目1项,主持校级本科教改4项、研究生教改2项、发展战略课题1项。编写校内自编讲义2部,发表教改论文5篇。主持获得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,校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。主讲的本科课程《生物化学》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,研究生课程《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》为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

言传身教,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

作为高校教师,在教书育人的同时,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,自觉投身社会服务,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,感染和教育学生。

她坚持科技创新,长期从事环境毒理学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工作,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省部级和市级的科研项目二十余项,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30余篇。担任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及《生态毒理学报》审稿人,现为我校三级教授,大连市本地高层次人才。

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,兼职担任欧美同学会(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)留英分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、大连市妇女大会代表、大连市甘井子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民革大连市委会学习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、民革大连海事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等职。她积极建言献策,1篇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纳,疫情期间向大连市有关部门提出建议5项,4项被采纳。她主持及参与承担大连市统战理论研究课题3项,获市统战理论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二等奖2项,大连市政协理论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,被民革辽宁省委评为优秀女党员和思想政治建设先进个人。

她说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,她信奉马克思关于教育的论述:“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,教育之为教育,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和心灵的唤醒”。她希望通过言传身教,唤醒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,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,唤醒学生的创造力和价值感。

版权所有: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